苏州大学 / 校友会

微博
我要捐赠

两会新闻报道摘编
2006-12-08

  苏州日报2006年12月4日星期一(头版)

四年捐赠6000万元

苏大董事会向新一届董事颁发聘书

  本报讯(记者  晓亮  通讯员  孙宁华  丁姗)昨天上午,苏州大学举办校董事会二届一次会议暨苏大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大会。目前,该校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已达到138人。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作为董事长向新一届董事颁发聘书。省老领导陈焕友、顾浩,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福元、副市长朱永新出席了昨天的会议。

  2002年,苏大成立董事会。由热心高等教育事业、关心支持苏州大学改革发展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代表以及著名企业家等各界人士组成的董事会,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搭建起了紧密、稳定、全面合作的互动平台。4年来,董事会力邀各方精英受聘兼职教授,捐资修建实验室、图书馆等基础设施,设立奖励资金鼓励师生专心教学与科研,与学校联合创办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共同研发高科技产品等。据不完全统计,4年间,首届146位董事共向学校捐赠发展资金近6000万元,与学校共同建设了“炳麟图书馆”、国内高校中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表面贴装技术实验室等。

  王荣在会上代表市委、市政府和苏大董事会向苏大作出贡献的董事表示感谢。王荣说,苏州大学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为苏州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社会文明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今日苏州焕发的勃勃生机,无不包含着苏大的智力支撑、人才支持和科研成果的支持。王荣表示,苏州大学是江苏尤其是苏州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关注苏大的建设、支持苏大的发展是市委、市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苏州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苏大,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城市商报  2006年12月4日星期一

苏大董事会4年助教6000万

商报记者  程  霜

  本报讯   昨天上午,苏州大学举办董事会二届一次会议暨苏大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大会。据悉,目前,该校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已达到138人。据不完全统计,4年间,首届 146位董事共向学校捐赠发展资金近6000万元。

  据悉,2002年,苏大成立董事会。由热心高等教育事业、关心支持苏州大学改革发展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代表以及著名企业家等各界人士组成的董事会,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搭建起了紧密、稳定、全面合作的互动平台。4年来,董事会力邀各方精英受聘兼职教授,捐资修建实验室、图书馆等基础设施,设立奖励资金鼓励师生专心教学与科研,与学校联合创办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共同研发高科技产品等。

  据不完全统计,4年间,首届146位董事共向学校捐赠发展资金近6000万元,与学校共同建设了“炳麟图书馆”、国内高校中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表面贴装技术实验室等,共同培养了数千名本科生和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工程硕士上百名。

 

  姑苏晚报2006年12月4日星期一

  想好自己20年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每天都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奋斗,而不是仅满足于毕业后找到一个工作——

耶鲁博士励志演说  令大学生激情燃烧

  本报讯(记者  张云霞)“你们每天在校园里散布、吃饭、学习,但你们不要忘记你们的国家在不断地强大起来,只要立志,你们每个人都有用武之地。”昨天,在苏州大学法学院,有三四百名大学生听到了这番激励人心的话,演讲者就是早年曾为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担任翻译、现任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耶鲁法学博士高志凯先生。

  昨天,高博士应母校苏州大学之邀,为该校法学院的学生作了一场题为《从苏大走向世界》的演讲,高志凯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在座的大学生尽早立志,想好自己20年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每天都要朝这个方向奋斗,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找到一个工作。

  高志凯先生是苏州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硕士、耶鲁大学法学博士。从北外毕业后,高先生进入中国外交部工作,那段时间他有机会认识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从事外交工作的高志凯视这位举世闻名的外交家为偶像,就连戴眼睛都选择与基辛格的眼镜相似的款式,这可以从一张他们的合影照片中看出来,那时,走到哪里,他都听人们对基辛格尊重地称呼“基辛格博士”,于是,他也很想做一名像基辛格那样受人尊敬的博士。就这样一个单纯的动机,高志凯就着手准备考耶鲁大学的博士。

  从1990年至1993年,高志凯在耶鲁大学法学院感受到了非同寻常的观念与思想上的冲击。他还清晰地记得,在开学典礼上,当时的耶鲁法学院Calabresi院长风趣地对他们说:“同学们,你们来耶鲁是为了学懂法律条文的吗?”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是。”院长先生立即说:“那你们不用到耶鲁来。”同学们都感到很困惑,问:“那我们是来学什么的呢?”院长先生揭开谜底:“你们是来学习如何制定法律的。”高志凯先生说,当时的到这句话,他立即心如明镜,学习有了方向感。

  接下来,院长先生又说:“既然你们能坐在这里,就说明你们都是佼佼者,接下的三年我也不用关心你们什么了。25年后,你们当中会出一位美国总统、10位参议员、30多位政府要员、百万富翁不计其数。但是,唯一令我担心的是,你们是否会有一颗为公众服务的心。”高志凯先生回忆说,当时他听到这句话,心中大为激动,从贴满“为人民服务”标语的国内到这个资本主义国家,没想到在开学典礼上受到的最深刻的教育仍是“为人民服务”。

  耶鲁以培养美国领袖为目标,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也以从事为公众服务的事业而自豪。毕业时,会有一半以上的毕业生到政府部门担任公益性的行政秘书,年薪只有2万美元,而他们如果去华尔街的律师事务所当律师,年薪将是8万美元。持中国护照的高志凯不能在政府工作,只能在华尔街当律师。然而,作为耶鲁培养的一名对祖国有着强烈使命感的学生,高志凯听从内心的呼唤,很快回国工作。他说,在美国做事,干得再成功总觉得隔了一层,然而为国效命,就算是做成一件小有成就的事,也总是非常激动的。

  演讲持续了两个小时,大学生们在结束后还争着向高先生提问。一位姓马的法学院学生告诉记者,高博士的演讲打开了他的视野,令他有种激情燃烧的感觉,他为能听到高博士的忠告而感到幸运无比,他希望自己能像高博士那样从苏大走向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