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先生致信朱秀林校长,对我校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所做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对学校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衷心祝贺。
来信称:“苏州大学的同学们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论是作为志愿者还是奥运健儿,并且还获得了两枚奥运金牌和一枚奥运铜牌的辉煌成绩。”罗格主席在来电中说,北京奥运会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这要感谢中华民族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做出的巨大努力与积极支持。
我校的11名在校生参加了北京奥运会,他们的身影活跃在举重、跆拳道、马拉松、田径和手球几大项目比赛中。陈艳青、吴静钰获得奥运会金牌,周春秀获得铜牌,我校同学取得的优异比赛成绩,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历史性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我校还有11人担任奥运会的服务工作,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出色地完成了奥运服务工作。
罗格先生特别在信中对我校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为奥运科研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并称:“你们的研究成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其价值内涵做出了贡献并保证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他表示,希望苏州大学继续保持与国际奥林匹克研究中心的紧密合作。
2006年8月,我校成为瑞士洛桑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研究中心中国合作研究伙伴,这也是该研究中心与中国唯一的一所综合性高校开展合作。苏州大学国际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我校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科研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由体育学院罗时铭教授撰写的《奥运来到中国》和王家宏教授编写的《文化视野下的奥林匹克》两部著作被盖上五环钢印为国际奥委会永久收藏。 2008年8月,在广州举办的08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上,经过严格的论文评审和选拔后,我校有11名师生应邀参加大会,并在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
在信的最后,罗格主席表达了祝福: “我衷心祝愿苏州大学在蒸蒸日上的中国体育事业和奥林匹克运动中继续履行你们所承载的重要历史使命。”
附: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先生的来信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