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 / 校友会

微博
我要捐赠

苏州大学:精心编织培养一流人才的摇篮
2015-07-02


610日,伦敦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公司正式发布2015年第七届《QS亚洲大学排名》,110所中国大学进入亚洲大学300强,苏州大学以名列江苏省第三位的成绩入选其中。这一成绩的取得正是苏州大学近十年来快速发展的直接体现。

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认定高校和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做文章,将“学术至上、学以致用、培养模范公民”凝练为学校的办学宗旨,以协同创新促内涵发展,以精神文明建设引领校园文化发展,不断激活潜能,构建全方位育人服务平台。

育人为本,培养一流本科人才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自1900年前身东吴大学建校以来,苏州大学始终将“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精神作为育人指引,为社会输送了3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在加快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中,苏州大学正着力于向现代大学精神复归,把“育人为本、提高办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


百年名校——苏州大学钟楼

为吸引更多优秀师资加盟苏大培养一流人才,学校创新地采用了“核心教授+创新团队”的人才引进模式。在这一理念的牵引下,苏州大学俊彦云集、名师荟萃。目前,苏大拥有两院院士6人、外籍院士1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2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3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7人,副高职称及以上教师有2390余人,其中有近半数有在境外大学或研究机构学习和合作研究的经历。

为了给予学生一流培养,苏州大学坚持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形成以院士为代表、名教授为核心、优秀教师为骨干的本科教学一线教师队伍。学校全面实施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先后与全球15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与国际知名高校开展了双学位博士、本硕连读、双学位学士等40多个国际交流项目。学校设立本科生出国(境)交流奖学金,鼓励学生参加校际交换生项目,积极组织开展暑期出国(境)研修,每年有数百余人次本科生前往包括哈佛、牛津等海外一流高校交流学习机会。

作为江苏省内留学生最多的高校,苏州大学每年接收各类外国留学生2000余人次来校学习。一年一度的外国留学生美食文化节等富有特色的活动,让在校生有更多接触外国文化、拓宽眼界的机会,校园国际化办学氛围浓厚。

创新机制,重视本科教学质量

6月毕业季,作为苏州大学人才培养小特区的敬文书院也诞生了首届毕业生。100多名毕业生中,28.4%的学生顺利免试升读硕士研究生,25%的学生成功申请了世界名校研究生,23.9%的学生考取校内外研究生,拟就业的学生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毕业生们陆续交出的成绩单令老师和家长们欣慰。

2011年,借鉴国外知名大学“住宿学院”管理理念,苏州大学积极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办敬文书院,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书院定位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将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汇聚在小型社区集中管理,积极探索文理渗透、学科交叉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多年来,苏大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为重”的教育理念,以培养“模范公民”为宗旨,以通才教育为基础,以分类教学为引导,逐步形成了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育人特色,积极深化人才培养系统化改革。

全校23个学院(学部)开设专业中,有36个专业实现了12个大类招生,占到了专业总数的1/3以上。 其中,纳米科技学院进入全国首批17所国家试点学院行列,成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唐文治书院融入中国传统教育精髓,开展“第一课堂”博雅教育,培养复合型、学术型的卓越人文学者。

学校努力打造一流的本科教学人才培养质量,实行完全学分制、转专业、双学位等制度,开展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等各项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着力打造各领域精英人才。同时,学校切实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完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开放性选修课“三大课程”模块,积极探索新型课程教学模式。


苏大学生正在表演昆曲

苏大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试点高校,构建了全方位的创新教育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莙政学者”、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等多个校内外项目体验和实践机会。近三年来,共资助大学生科研项目1725个,全校6900余名学生参与了课外科研项目研究。全校平均每年有150人次学生获得各类国家级奖项。2013年学校成功举办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这是“挑战杯”历史上首次由省属重点大学承办,首次校地联合承办。在本届大赛中,苏大共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以及交叉创新奖一等奖1项,总成绩位列全国第二、江苏第一。

学校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令人目不暇接,既有高端前沿的学术讲座,也可以观赏昆曲、评弹等文化盛宴。全校拥有各类学生社团200余个,东吴大学生艺术团、东吴辩论社、东吴剧社等不仅在校内受到同学们的热捧,在社会上也有着良好的声誉,让人充分领略魅力十足的大学生活。

顶天立地,学科科研实力雄厚

作为现代大学学术属性的重要载体,学科特色和水平不仅集中反映一所大学的办学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苏州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设有十二大学科门类,是坚持多学科协调性发展的综合性大学,位居《2014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研究型大学之列。

在国际上通行的用以评价学术水平及影响的重要指标ESI,苏州大学已有化学、物理、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生物和生物化学、药学和毒理学7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成功入选进入2015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400名,进入顶尖学科行列;苏大也成为中国大陆58所上榜高校之一。


苏州大学银杏大道

学校实施“顶天立地”科技创新战略,科研工作硕果累累。2014年,苏大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33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4项,位列全国高校第16位,在人文社科领域获得国家级项目32项。2013SCIE索引排名位列全国学术机构第22位,其中表现不俗论文排名位全国高等院校第17位。

2013年,由苏州大学作为牵头单位的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全国首批“2011计划”。苏大还拥有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和8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拥有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2(2个培育点),省级重点学科22个。

苏大以区域产业发展重点为核心,与地方政府共建事业法人研究院,通过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等多种渠道,全方位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校地的深度合作也为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苏州大学与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全面战略合作8年来,位于园区的独墅湖校区已集聚了一半以上的优质师资和办学资源,累计有23853名苏大毕业生在园区工作,占到园区人才比例的9%左右,仅2014年就有1082名苏大应届毕业生到园区创业发展。

校地合作,就业机会众多

苏州区域经济发达,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37万亿元,居全国地级市之首。置身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和转型升级的重点区域,苏州经济的腾飞为苏州大学学生高质量的实习和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苏大专门成立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心,设专岗选专人从事学生创就业教育、职业规划等课程建设和相关教学工作。在完成创就业教育、职业规划等必修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发全校公选课程;积极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络学习平台“职航在线”,引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此间少年,花开东吴——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

作为苏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与众多地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有着良好的合作与沟通。学校与江苏省内多个地区建立就业分市场、工作站,与地方人才服务中心组织近千家企业进校招聘,提供就业岗位近3.7万个;通过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实验室、联合培养人才等方式为在校生提供了大量实习和就业机会。

学校还聘请企业老总、人力资源高级管理人员等担任校外大学生创就业兼职导师,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素质,促进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近年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居全国前列,2014年升学出国占28%左右,就业毕业生中80%在江浙沪地区实现就业。

《新华日报》2015年6月24日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