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 / 校友会

微博
我要捐赠

榜样的力量 不竭的动力
2013-01-14

    2012年6月5日-6日,我作为80后苏州大学校友,有幸参加了上海校友会赴无锡访问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是应无锡校友会的邀请,无锡校友会周解清会长精心安排人员、行程、路线和食宿,上海校友会秘书长余建新老师组织了40名校友前往无锡。
    由于是第一次参加上海校友会的集体活动,我对此次活动的大多数校友是完全陌生的,刚开始心中充满着新鲜、好奇和憧憬,还因油然而生的距离感感到有点紧张,可在短短的两天里,通过与这些精神矍铄、侃侃而谈、慈眉善目曾经在各工作岗位第一线的领军人物和佼佼者近距离相处,我却是倍感亲切,那种距离感在跟这些长者和前辈们的交流中慢慢地转化成崇拜、尊重和一种感动。
“老顽童”们
    此次活动参加者中只有我一个人是80年代的,还有一个是70年代的陈伟华师兄,其他大多数都是70至90岁年龄段的老前辈,所以我和陈师兄的定位是要好好地照顾这些老人们。可是,不管是在鼋头渚还是在灵山景点,前辈们一个个不服老、不服输,不管是走坡路,还是有点陡峭的山路,不需要我们搀扶,不需要我们帮拿行李,都很独立、矫健。大家谈笑风生,气定神闲,跟着导游穿梭于一个又一个景点,甚至有的还爬到大石头上拍照留念。几位八十多岁的老前辈还认真地对我说:“咱们是同龄人,我82岁,我先生86岁,这个葛老师83岁,彭老师84岁……”大家都会心地大笑起来。而且这些前辈中有机会一起出行的伉俪们,在行动时互相搀扶,互相照顾,互相理解,互相安慰,让我们不禁感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老来伴”的难能珍贵。跟这些老前辈们在一起,年轻的我们时刻被他们的乐观、幽默、坚强的精神感动着,大家都忘记了彼此的年龄差距、经历差别,忘记了拘谨和紧张,也忘记了烈日下奔波的辛苦和劳累,只剩下开心、放松和尽情交流之后的默契和融合。
有那样一种精神
    此次参加活动者中有一位俞仁良老先生,曾是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的党委书记,现已经86高龄了,可他精神饱满,声音宏亮,面带笑容,幽默风趣,跟他交流起来特别轻松愉快,而且这个老先生记忆力特别好,只听过一次我的名字就记住了,还认真地跟我确认。在活动过程中,更是自立自强,不需要我的搀扶和帮助。更让人感动的是,俞老先生身患绝症,每天靠昂贵的进口药物支撑生命,而他的病情在这种积极乐观、顽强不屈的意志影响下,竟然逐渐好转,癌细胞竟然慢慢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医学奇迹。
    还有记忆力超级好、精力充沛、满肚子典故历史的徐鼎铭老师,还有拉着你跟你说不完家族奋斗史的洞庭席氏老理事长席兴荣先生,还有做事严谨、要求近乎完美来自医学世家的张宗祁老先生,还有原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年逾70却仍奋斗在律师工作岗位上的赵希立老师,还有与东吴大学有着深厚渊源的顾浩、陈丽琏老夫妇俩,还有,还有……,正如余建新秘书长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要抓住向每一位前辈学习、交流的机会,因为,在这个人群里,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值得我去好好阅读,好好品味!
    通过跟这帮老前辈交流,你会时刻感受到他们之中孕育着这样一种涓涓不息的精神,让你感动,催你思考,给你不竭的向上奋斗进取的动力。
 
俞仁良和太太一对幸福的贤伉俪
 
团结的力量
    此次参加校友会活动,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体会就是这些一同走过流光岁月,有过相似经历的上海校友会的各位校友之间特别团结,心很齐,大家情深意重,同舟共济,而且对东吴大学这个名称都充满着深厚的感情。这里也要感谢我们的秘书长余建新老师为每位校友特意制作了“东吴大学”的胸标,一来容易激起大家的共鸣,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二来在活动过程中,带着红飘带的胸牌在太阳底下特别醒目,容易组织活动,查点人数,给我们的行程增加了几分安全和方便。除了校友会内部校友之间的和谐与团结,我也深刻体会到沪锡两地校友会之间的深厚友情。此次活动是上海校友会应无锡校友会之邀请,赴无锡参观访问的。从具体行程的安排,到无锡校友会任明兴秘书长和李宁卿律师(碰巧是我的学长)的全程陪同照顾,到悉心安排的无锡特色菜,到明亮舒适的西郊宾馆住宿环境,一切的一切,无不体现了无锡校友会的体贴、热情与周到。试想,如果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东吴大学、苏州大学的校友全都联合起来,团结起来,亲密起来,那得绽放出多大的光芒,发挥多大的能量,已经创造、正在创造和即将创造出多么大的辉煌啊!
陈伟华师兄、我与同行的几位前辈合影留念
 
结语
    遗憾的是,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提前结束了自己的行程,离开了这些让我感动的前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而他们给我留下的一连串的回忆却已渗透我的血液,化成我今后人生道路上不衰的压力和前进的动力!也让我时刻铭记榜样的力量是我前进的不竭动力,我要继续追寻榜样的力量,为自己热爱的法律职业生涯奋斗终生!
文 曹艳梅
苏州大学法学院19982010  法学博士
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